首页

足踩脸

时间:2025-05-26 10:15:52 作者:拍照打卡,氛围感岂能侵占安全感 浏览量:97916

  上海新华路隧道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,却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。有的博主在夜晚进入隧道,只为拍出有氛围感的照片。针对这一交通违法行为,交管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。但在社交平台搜索“电影感隧道拍照”,却仍能看到不少“指路教程”。

 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,未经许可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。隧道内的应急人行通道,是用于事故避险、防止二次事故发生的。在此拍照不仅影响交通秩序、威胁他人安全,亦是对自身安全的漠视。

  一些人为博取关注,在网络帖文中刻意隐瞒隧道禁止行人进入的事实,甚至提供“约拍”服务,将他人生命安全当作流量变现的筹码。平台仅标注“危险行为、请勿模仿”,却未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阻断传播链条;部分网友心存侥幸、无视法律……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。

  爬桥梁护栏、坐铁轨、爬火车车厢……为追求“出片”、博取流量而忽视安全的行为并不少见,有的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一男子按所谓“网红打卡攻略”介绍的方法进入南京西站,攀爬列车时被高压电弧灼伤;315国道上,行人占道拍照也引发过多起交通事故。

  这些案例警醒我们:不能让氛围感侵占安全感,对生命的敬畏需要被唤醒。安全和“出片”孰轻孰重,公众心中应有明确判断。一些高点击量的“网红打卡”照,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现实中无法挽回的伤痛与遗憾。拍摄“人生照片”的想法没有错,但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,不要为此“赌上人生”。

  平台应切实履行责任,强化内容审核机制,对于可能引发危险行为的内容不仅要进行标注,还要对诱导违法行为的内容及时限流、屏蔽,减少跟风效仿的情况出现。执法部门须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,形成有力震慑。

  在追求美与个性表达的道路上,我们要时刻牢记,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。

  陆凡冰

  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5月26日 第 15 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聚焦餐饮住宿、文化娱乐…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还有这些部署

驾着文学、绘画、文化遗产保护、教育“四驾马车”,把一段人生活出四倍的分量,冯骥才是如何做到的?这部传记从探寻冯氏家族根脉开篇,以“梦想起飞的年代”“苦难是一笔财富”“用文学抚摸伤痕”“文学激流中的‘弄潮儿’”“‘绘画是心灵的闪电’”“把老城留在画页中”等十二篇章,呈现了在宏大时代背景下冯骥才人生中的精彩故事。

例如,一位出生在那曲尼玛县的牧民朋友曾向我聊起过他的上学经历。他所在的村到乡上有45公里,如果走读,徒步就得走整整一天,更不用说从乡到县远至230公里。因此,他上小学时只能住在乡里,后来又在尼玛县和拉萨市分别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。可以说,他是一直借助寄宿制学校的便利完成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和高中教育。

感受丝路文明,多国留学生探访古丝路上的中国城市

国际顶级曲棍球赛事将在杭开赛 中国女曲出战

11月10日,“冠军中国·青春接力”网络主题活动暨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(第四季)系列短视频之《〈流浪地球〉中的地下城要怎么建?》上线。在本集短视频中,青青智造家、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项目管理与产业发展部副部长、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凌云志,带大家走进神奇的地下世界。

碧水繁花映三峡

2008年董礼涛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,带领徒弟们一起攻关。每年工作室都会制定详实的人才培养规划,为每一位工作室成员制定专门的“名师带徒”活动计划书,并予以监督考核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